|
 |
越南小檔案 |
|
 |
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(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) |
面 積 |
約
329,560
平方公里 |
人 口 |
約 11,163,000
人 |
首 都 |
河內(Hanoi) |
時 差 |
慢
1 小時 |
語 言 |
越語、略通華語、英語、法語,廣東話在華人之間亦普遍 |
特 產 |
漆器、蛋殼畫、玳瑁製品、木雕、煤雕等 |
|
|
 |
地理位置 |
|
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側,東濱南中國海,西鄰寮國(邊界1555公里)和柬埔寨(982公里),北與中國(廣東、廣西、雲南)接壤(1463公里),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,全國總面積為329,600平方公里,居世界第58位(約為台灣之9.3倍),其中山地佔總面積四分之三,水域面積約6,600平方公里,陸地邊界全長3,818公里,海岸線長3,260公里。地形全境呈狹長型,可分為3個自然地理區:北部紅河三角洲、中部高原及南部湄公河三角洲。 |
 |
氣候 |
|
越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,南部終年溫暖,另分乾季與雨季,平均氣溫約攝氏25度以上;北部夏熱冬涼,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稍有寒意,與屏東、高雄相似。年雨量平均為1,500毫米以上,濕度在80%左右,7月至10月間時有颱風及水災。 |
 |
宗教 |
|
越南宗教信仰自由,大部分人民信仰佛教,約佔全國宗教人口53%,天主教40%;道教6%(道教包括二大教派:西寧省之高台教、安江省之和好教);另有少數基督教徒及回教徒約佔1%。 |
 |
語言 |
|
越南語是越南的國語,古代時,越南語曾使用「漢字」與「喃字」表記,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加上聲調符號縮寫。
而其他少數民族則各自有其語言,與越南語屬於完全不同語系,差別很大。現時只有少數老一輩的越南人懂得法語,而英語及少量的漢語、日語則在旅遊區通行。 |
 |
越南節日及假期 |
|
越南節日跟中國很相似,另外,各地及各少數民族亦有各自的結日,數目之多無法一一列舉。
西曆 1月1日 |
新年 |
西曆新年 |
農曆 大年初一 |
元旦(春節) |
越南最重要的假期
由農曆除夕至初三一連四日 |
西曆 2月3日 |
越南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|
慶祝越共成立 |
農曆 三月初十 |
祖忌日 |
越南始祖雄王忌日 |
西曆 4月30日 |
南方解放日 |
1975年4月30日北越軍隊
攻陷南越首都西貢之日 |
西曆 5月1日 |
勞動節 |
國際勞動節 |
農曆 四月初八 |
佛誕 |
慶祝釋迦牟尼誕生 |
西曆 5月19日 |
胡志明壽辰日 |
紀念越南共產政權創始人胡志明誕辰 |
農曆 七月十五 |
中元節 |
拜祭祖先之日 |
西曆 9月2日 |
獨立日(國慶) |
紀念1945年9月2日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 |
西曆 9月3日 |
胡志明忌辰 |
紀念胡志明在1969年當天逝世 |
農曆 八月十五 |
中秋節 |
與中國中秋節相同 |
西曆 12月25日 |
聖誕節 |
慶祝耶穌誕生 |
|
 |
國旗解說及演變 |
|
越南國旗的名稱是『金星紅旗』,自1955年11月30日開始採用。國旗的長寬比例為2:3,中心是一顆黃色的五角星(金星),標誌越南共產黨的領導地位,紅色表示革命和勝利。五角星的五個角分別表示工人、農民、士兵、知識份子和青年。 |
 |
法屬印度支那旗幟
1887年 - 1945年 |
 |
阮朝旗
1890年 - 1920年 |
 |
阮朝旗
1920年 - 1945年8/30 |
 |
越南帝國國旗
1945年3/9 - 1945年8/22 |
 |
越南國及越南共和國的國旗(南越)
1955年 - 1975年 |
 |
越南民主共和國國旗(北越)
1945年8/22 - 1955年 |
 |
修正黃星後的北越國旗
1955年 - 至今 |
 |
南越南共和國
1961年由越共於越南共和國成立
1975年獨立(南越滅亡)
1976年加入越南民主共和國(北越) |
 |
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
1976年南北越統一
自此使用本旗至今 |
|
|